步入3月,野外表演开端回暖,音乐节连续官宣。截止至发稿,已有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草莓音乐节、春游音乐节、河流音乐节等10余个音乐节官宣,落地修长遍及会集在春暖花开的第二季度。
近些年,跟着现场音乐职业的会集井喷、潮起潮落,来到2025年,音乐节商场也有了新改变。
首要的,就是场次供应进一步连续上一年下半年的下降趋势。到5月,城外3月在内已有超越40场音乐节官宣,但相较于前两年同期超越60多场的炽热,本年的同档期远低于此前同期水平。
别的,则是一线城市音乐节表演仍旧冷清,表演城市继续下沉。现在,仅北京1场(超级草莓音乐节)、上海2场(海底捞火锅音乐节、DIESEL音乐节),广深稀有为零;而昆明、姑苏、成都等新一线、二线为密布产生区,鄂州、上虞等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也相同依托本乡音乐节IP活泼。
不仅如此,提早确定票房遍及成为一致。据音乐先声调查,本年音乐节的预热宣扬均有所提早,不少在1月初就开端官宣第二季度的表演排期、预售。比方排期均在5月的草莓音乐节(福州、成都、北京、日本)、夏都愿望季音乐节、长春哦啦音乐节等,均在2月会集官宣排期、阵型、票价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年“表演刺客”被吐槽后,本年音乐节的票价有所趋向中心值。单日单人普票价格(正价)遍及维持在200元至700元区间,100元档位票价增多;而且,不少音乐节还挑选除掉VIP票,即使设置VIP档位票也遍及在600元档位上下。比起前两年单日正价票会集300到800元区间的高价票众多,本年票价回落相对显着。
一起,比照此前酒饮、奶茶、美妆等快消品牌等多范畴品牌跨界冠名、亲身主办音乐节的盛况,现在来说这一现象在本年也相对降温。
一方面,除却当地文旅外,房地产职业、酒饮品牌仍跨界活泼在音乐节,比方现已官宣的金辰地产·德州新青年音乐节、高沟酒南京江豚音乐节、畅轻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等;另一方面,美妆、奶茶等快消范畴品牌则逐步退出音乐节冠名之争。而且,如元气森林、蜜雪冰城、汤达人等此前跨界主办的品牌音乐节也在削减,现在也仅有海底捞主办的上海火锅音乐节、DIESEL主办的仅有8组嘉宾的小型音乐节,以及老玩家斑马精酿音乐节。
呈现这一改变,最显着的原因就是上一年音乐节呈现的疲软期,令上头的品牌方们开端有所保存。特别像如上一年五一期间的元气森林音乐节,接近当天表演前撤销所形成的金钱丢失、言论事端等状况,严峻影响了品牌诺言。
这也令品牌跨界表演商场的方针流向更安稳的资助或舞台冠名,以及向大力总冠名演唱会分流。比方老狼、刀郎等歌手演唱会便由酒饮品牌冠名;比方霸王茶姬则更为活泼,逢闻名演员演唱会必有其身影。此外,二次元IP、影视联名等也为品牌营销供给了快捷化破圈思路。
前两年的拼盘圈钱热降温,综演员、相声演员等跨界音乐节也有所削减,但华语音乐人的复制粘贴式的“换乘”阵型如旧,同质化趋势仍然严峻。到现在,房东的猫、夏天侵略企画、痛仰乐队、全能青年旅馆等仍然坐稳本年音乐节出勤率最高的表演演员之列。而且,单一厂牌打包音乐节的现象也渐起,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为音乐节参加新鲜感。
比较上一年,部分主办方也开端力求高度差异化的阵型,提高竞争力。据音乐先声计算,现在合计约有超越400多组演员参加第二季度音乐节,海外演员占有12%左右,其间日籍演员居多,大多签约2场以上表演。比方莫干山生浪音乐节合计有6组创意台湾地区演员、9组外籍演员,且并未启用抢手内地音乐人压阵,反而以小林未郁、当山线组抢手日本音乐人作为压轴。
与此一起,残次心知肚明的受不可抗力要素影响的延期、撤销,还在继续。像原定将于3月15日举行的长江采石矶·森林绿地音乐节,便在上星期宣告撤销并退款,这也引发许多乐迷不满。
整体来看,跟着捞钱热曩昔,音乐节也在走向务实,但一起,主办方面对的生计压力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事实上,经历过上一年各大假日音乐节扎堆带来的商场透支后,本年的音乐节也开端对小长假、黄金周“祛魅”。一个显着的商场趋势,就是于假日中举行的音乐节场次显着开端削减,反而开端往假日前后的双休日搬迁。
比方到现在,在清明节假日共有芒禾音乐节、莫干山生浪音乐节、矩浪音乐节、五百里音乐节、银河左岸音乐节、大麓青年音乐节6场(按同一地址算作一场);而在清明节前的3月底却有超越13场,节后至五一前期则有11场。即就是在五一假日,现在仅有6场音乐节官宣。比照上一年3月同期,仅是提早发布参加五一假日的音乐节便有14场,终究整个五一合计31场、落地23场,且全国开花。
一起,比较从前很多音乐节连开多日的现象,本年的音乐节表演也遍及挑选了单双日的节奏。比方在清明节的6场音乐节中,只要莫干山生浪音乐节为三日全勤。
经历过前两年的表演井喷,国内演员的出场费也在一再走高,早已成为主办方最大的本钱焦虑。再加上群众对高票价的反对,也促进主办方不得不削减场次、三缄其口票价,提高视听装备、服务,以求添加票房招引力。一起,文旅、品牌跨界热潮的降温,也造就了本年音乐节招商状况的低迷,只要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迷笛音乐节、新青年音乐节等为数不多的品牌继续取得商场喜爱。
而音乐节逢长假必因人流巨大呈现言论危险的毛毛,也令不少音乐节主办方挑选撤出混战,但也一起造就了本年清明节假日后第一个双休日多场音乐节扎堆的又一混战现象。
残次也注意到,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等本乡音乐节也在本年挑选落地海外,敞开海外征程。
结合现在各大音乐节IP的试水动作来看,摆在商场面前的仍然仍是立异性这一恶疾。特别是跟着乐迷的审美疲劳、消费紧缩,且对阵型差异化阈值的提高,择优观演、垂青性价比成为了首要条件。
因而,如上述说到的海外演员、港台演员的增多,城外偶像流量的接收,都为阵型的多元化、多样性供给了挑选。但怎么合理性调配、满意多圈层受众需求,仍然是难题地点,像是大麓青年音乐节、芒禾音乐节等便因阵型装备的跨圈被吐槽“太混了”。
在经历过饭圈化增值后,2025年,说唱歌手在音乐节遇冷,表演场次锐减。据音乐先声调查,队长、Capper、罗言等头部选手则是现在为数不多参演多场音乐节的Rapper。在买方商场下,流量不再是全能牌,城外在上一年较为活泼的多组偶像演员、综演员,也在本年“息影”。但比方黄子弘凡、王源等有着必定代表作的高流量、具票房号召力的偶像则成为抢手表演嘉宾。
换言之,终究是需求磨合顾客的真香需求,从阵型、体会等造就的口碑效应来打破受众圈层,招引消费。
比方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便在售票前期大力推广的学校署理板块,就是经过打入年轻一代“自来水”打破受众圈层;不仅如此,立异场景营销也相同是当下音乐节实操性较强的运营出售的方法,像是春游音节所打出的“重体会、不需求关怀阵型怎么”的口碑就是如此。
说到底,音乐节是体会经济的产品,顾客需求的是高质量的现场体会,音乐节的消费晋级也需求主办方紧跟年代的脚步,深度了解青年文明,以此迭代产品内容。此外,跟着补助表演新政和坟墓关于“限韩令”的放松评论,也难免令音乐节商场面对着必定的向好,或许也将重获新活力。
依据灯塔专业版多个方面数据显现,上一年表演票房收入中,音乐类表演撑起了悉数表演中92.4%的出售票房。而有着流量聚合效应、拉动文旅业态消费的大型表演,已然在经济、文明等方面成为了消费晋级的风向标。
但一起,潮退往后,疲软期也相同呈现,一如上一年下半年开端的遇冷。这也代表着,行至当下,需求音乐节商场的一切的环节,真实逐步走出扎堆、同质化的“表演快餐”制造方式,回归理性后全新洗牌。当然,即使现在的现状差强人意,但商场也在倒逼主办方更重视口碑和受众体会、提高服务,音乐节商场或也将“柳暗花明又一村”。